梅菜扣肉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一座城,能比绍兴更懂黄酒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s://m.39.net/pf/a_4679459.html

◆◆◆◆◆

▲黄酒,流淌在绍兴人的血液里。摄影/吴学文

有人说,见过了绍兴,便知道那里的人注定是要与酒过日子的。

它仿若一曲醇厚绵长的歌谣,激荡回响于绍兴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小桥、每一段小巷、每一片阡陌、每一堵断墙、每一处崖壁、每一个台门,甚或在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方不起眼的青石板上、每一缕苍老的斑斑青苔里……它无缝地衔接着历史,书写着古往今来璀璨的酒文化,在这水墨古城里谱写着多年的绍酒神韵。

▲曾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绍兴,夹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温柔与沉稳。图为绍兴八字桥。摄影/蔡敏

当山峰揭开柔水的棱角,细密的水网在藕断丝连中,钩织出刚柔并济的千年古城,一如绵延的历史长河里,留着文人群贤的兰亭雅集,存着“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的风骨与担当,也孕育出了把酒问世,擅以醇酒入佳肴的古越后人。

▲绍兴会稽山龙华寺的秀美山风。图/伍秉福

这般侠骨柔肠,与温润馥郁的黄酒似是天作之合。身居“黄酒之乡”的绍兴人,牵着一盅酒壶走出了喜乐无恙的坦荡花路。

从孩提时代的“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到结婚必备的“女儿红”、金榜题名时的“状元红”、生日祝寿的“花雕酒”,绍兴人泡在酒缸子里长大,也浸染着属于黄酒的温润与硬气。

▲梅菜扣肉

从醉虾、醉蟹、醉鸡、醉枣、醉麻蛤,到糟鹅、糟鸭、糟肉、糟肚、糟猪舌,绍兴人当真是一顿不吃憋得慌。被封印在酒坛子里的海陆空家族重新组成了三个小分队:生醉、熟醉与糟醉。

▲一罐糟香美食,浸透着绍兴人的乡愁。摄影/ms

在当地人心里,拥有崇高地位的河虾,饶是不安分,一旦浸入酒中,盖上器皿,几瓣葱姜蒜与小红辣椒撒过,只隔一条时间缝,黄酒的醇香迎上鲜物的活气儿,一股清鲜入鼻,再没有泥土的腥味。

鲁迅在《马上支日记》和《答有恒先生》中都写到过“醉虾”,一盘醉虾放在席上“活活的”,“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绍兴人对吃的情趣之深,在这盘虾的生死挣扎中尽显。

▲在临河而居的绍兴人眼里,生醉是对活蹦乱跳的河虾最大的敬意。摄影/Hu_Xiao

作为生醉里的另一员大将,醉蟹的身世里,还藏着几分绍兴师爷的春风得意。传说师爷曾以酱缸腌制缓解了淮河两岸的蟹患,等运至家乡,钟情黄酒的绍兴人自然地接过腌螃蟹,转手将其泡进了酒坛子里。

相比红膏蟹,当地人更偏爱河里的毛蟹,经过酱油、花椒、生姜等配料腌制入味后,味道偏甜,吃下有回甘,还带有一丝话梅的酸甜。

▲与宁波的醉膏蟹不同,绍兴人对当地的河蟹情有独钟。

想当年,宋仁宗因贪嘴螃蟹,最终落下了风寒的痼疾。如若他能像绍兴人这般,以黄酒入蟹,想必也不会有此烦恼了。

若是换成熟醉,则不得不提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醉鸡了。绍兴醉鸡酒香浓浓,浸着滑嫩的鸡肉,人和鸡都醉了,又被花椒的香麻唤醒。这道菜关键一味在于花雕酒。用绍兴的花雕酒尤佳,最能引出鸡肉的香嫩、汤头的香醇。

▲糟鸡与糟肉,绍兴人的心尖尖。

绍兴人今朝有酒今“糟醉”,糟货,也是绍兴菜的一绝。糟货用酒糟制作而成,一般是鸡、肉等,入口咸鲜,糟香扑鼻。再配上一壶老酒,简直神仙味道

▲糟醉鱼干和糟毛豆,是绍兴人夏日里必备的凉食。

炎炎夏日里,绍兴人将毛豆荚洗净了,两头一剪,取几粒茴香,丢盐水中和豆子一起煮着,等大火烧沸,滤去汤水,倒入的糟卤里,由着酥糯的豆子衍出一幅碧绿的图景。坐在屋檐下乘凉的人,以三两糟味配几盏淡金的香酒,惬意油然而生。

花雕酒。花雕者,饰彩绘之酒坛也。酒坛里装的是远年加饭酒,俗称陈加饭。匠人们在酒坛外面巧绘上山水、花卉、神仙人物、动人传说等诸多赏心悦目的美丽图案,据其工艺,谓之雕花,因雕花拗口,不符合国人的习惯称谓,人们遂倒装以花雕呼之,久之,花雕渐成加饭酒的代指雅称。

▲传说花雕酒有“花凋”之意,此外也有盛酒的器皿雕刻花型的说法。

被绍兴人宠爱的花雕酒,从古时的“女儿酒”演变而来,在制酒上其实与“状元红”等并无二致。

古时绍兴人家有孩子出生,家人就要酿上十数坛、数十坛上好的绍兴酒,请能工巧匠在酒坛上雕绘“天女散花,状元及第”“花好月圆,吉祥如意”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泥封窖藏于桂花树下。这酒生女孩就叫女儿红,生男孩就叫状元红。时至今日,生女必酿女儿红、生子必酿状元红,已成为绍兴、江南一带的习俗。

如今的花雕酒,在制法上,多属酒性柔和,酒色澄亮的加饭酒。绍兴的“花雕蒸鲥鱼”便采用了一种不去鳞的酒蒸做法。

▲“花雕蒸鲥鱼”,连鱼鳞也是鲜味十足。摄影/透过窗的阳光

细长匀称的鲥鱼半浸在红亮的汤汁里,切得方扁的火腿与冬菇片,压着鱼腹内的一团酒香,用筷子轻轻一拨,那泛着油光的鱼鳞就被挑起,嘬一小口,花雕酒的清甜与鱼皮鱼油的脂味交相呼应,齿间余香久留。

▲花雕鸡和用黄酒熬炖的绍式“佛跳墙”。

而有“神仙”雅名的花雕鸡则在热火慢炖中,既保留了肉质固有的酥糯,又将辗转锅炉间的绵香酒意浩浩倾出。

迅哥儿笔下咸香可口的梅干菜烧肉,也离不开绍兴酒的滋养。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淋过黄酒的热锅里,慢慢卸下粗粝的肥腻,化作温糯油润的“红皮肉”,而馥郁的梅菜也在串串火苗里诞生了咸甜交错的口感。

▲黄酒渗入猪肉与梅干菜,不仅增添了食物的香气,也引出了肉物最深里的鲜味。

绍兴这座城市的气质,自古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春秋战国时,就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绍兴黄酒酿制

清朝著名文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写道:“今绍兴酒通行海内,为酒之正宗……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绍兴西园,建于吴越国,山水相映,风景清丽。摄影/阮琳锋

“黛瓦粉墙,深巷曲异,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水网密布的绍兴浑身透着一股清冽的水韵气息,孕育出了属于黄酒的殷殷血脉,其中以鉴湖为最。

被喻为“绍兴酒之血”的鉴湖水在东汉时期即已成型,它汇集了会稽山上的36股山泉。在魏晋时代,鉴湖便是风景名胜,行走在山阴道上,看鉴湖风光,是当时山水诗的主题之一。

▲绍兴鉴湖,因水质清澈又被称为“镜湖”。摄影/张斌

在绍兴,每年的立冬到来年的立春,是黄酒进行传统“冬酿”的时候。选在冬天酿酒,一来由于气温低,酿酒时杂菌无法生存;二来冬季鉴湖的水质特别清冽,酿得的黄酒品质更为上乘。

▲陈放愈久的绍兴老酒,香味愈加厚实,一口落肚暖意立马来袭。

所谓“儿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正是这般细腻灵动的心思,才为绍兴黄酒留下了众多璀璨的诗文。书圣王羲之在“一觞一咏”间,道“足以畅叙幽情”;鉴湖女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代文豪鲁迅虽不嗜酒,却喜独自小酌。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学监一职时,常去当地的“泰甡”酒店小酌,最喜欢点清蒸鲫鱼下酒。他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名篇里,酒是绕不开的故事元素。鲁迅还写过一篇名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借着竹林七贤的故事,用入木三分的笔触详释了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迅哥儿笔下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绍兴有名的咸亨酒店里,店内的太雕酒在当地也颇有盛名。

抿一口黄酒,吃一颗茴香豆,悠闲而惬意。黄酒的滋味,正要如此慢慢品味,品味那个中滋味于唇齿间留下的美好,这些,都是细酿的绍兴黄酒的味道,也是一种慢的艺术。

▲鉴湖好风光

随着乌篷小船在河道中荡开双桨,涟漪波纹晕开河道两岸的白墙黛瓦,绍兴酒便袅袅婷婷地顺流而下,飘香千家,润泽万户,浸淫古今,传唱天下山水不绝,酒香不断。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地道风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