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越是生活在不幸中的人,越喜欢对未来充满幻想,期盼着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改变现状,带领自己走出泥潭。
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有些孩子虽然具备这些出人头地的特质,却常常无法得到监护者的重视。
对成功者的深度剖析
良好的习惯需要终身培养,那些能够在成年后做出巨大成就的人,早就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
哈佛大学就曾深度研究过这些天资聪颖的成功者,并指出他们在童年世界所作出的某种表现,是他们与其他孩子拉开差距的关键。
这项研究建立在皮克马利翁效应的基础上,西方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与思想都是可以被塑造的。人们通过外界的力量去培养、引导孩子,孩子便能顺应我们的心意,做出相应的行为。
参与这项研究的儿实验者共计七百多人,他们是分别来自环境艰苦的贫民窟的普通人,以及能够顺利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的大学生。这些人的年龄相仿,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定期对他们的工作与家庭、身体状况等进行回访,哈佛耗时75年研究发现: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会有4大特征。
优秀的人际关系
即便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不断的战争影响,人类还是习惯以群体生活的形式,共同居住在某一个区域中。
这种社会观念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似乎只有建立起了相对稳固且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才会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放心。
那些进入社会后很快就做出巨大成就的人,总是拥有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轻易与其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这样的社交关系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资源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减少了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与精力。
一个人就算相对平庸,不具备长远的思想和过人的能力,只要他拥有良好的口才与较高的情商,就能拥有相对稳定踏实的生活。
当然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引导,他们需要先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自己逐渐变得油腔滑调。
遇事喜欢提问题
好奇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幼儿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探索世界的。
无奈的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懂得如何与友友而交流,常常有人在孩子发问的时候变得暴躁愤怒,粗暴的打断孩子的问话。
实际上那些能够时刻对世界保持好奇心的人,即便成年后也会保持自己的童心,并将这份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带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
这种好奇心理培养了他们喜欢钻研和求知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了他们自主钻研的能力。
拥有类似习惯的孩子,在遇到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时,总是更喜欢动手去尝试潜在的可能,而不是傻傻的等着向其他人求助。
一个敢于创新并自主摸索的人,自然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发展机遇。
相对独立的性格
有一部分家长过分忧虑孩子,总是舍不得放手让孩子去追寻自己的生活,哪怕是相对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他们也会自己出面替孩子解决。
这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剥夺了孩子思考与成长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要学着独立,尝试一个人进入社会打拼。那些从小就养成了独立习惯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比那些被呵护长大的孩子更加可靠。
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适应这样的生活状态,也能够得心应手的去处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这些孩子还会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在遇到那些有关人生发展的重大事件时,可以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期待的生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那些自身就相对独立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这样思维敏捷、做事独立的孩子。
永远都在学习
经常有家长混淆学习的概念,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好的工作。实际上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学校授予我们的文凭,而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善于学习的孩子即便已经从学校毕业,仍然会主动的寻求新的知识,并争取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优秀一点。
要是用太过功利的想法去看待学习,认为自己毕业后就不需要再去获取知识,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到某种思想误区中,逐渐脱离时代发展的步伐。
正所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即便是一个智商足够高的人,也需要不断去获取新的知识。
家长想要培养出来一个足够优秀的孩子,就可以试着将自己的孩子朝着这几个方向去培养,尽可能鼓励孩子主动认识世界,让孩子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能够独立自由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
-TheEnd-作者
汤米达编辑
梅菜扣肉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PiagetBiographie.(,Januar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