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中国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坡肉、回锅肉、梅菜扣肉占据了中国菜系的大片江山。
然鹅……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普遍偏高。
为了稳住江阴老百姓的“菜篮子”,让大家痛快吃肉,江阴市政府再次“硬核出招”啦!
4月12日,全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视频调度会议召开,会上,学习贯彻了全国农业生产视频调度会精神,分析研判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工作,为江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指明了方向。
年以来,虽有疫情等复杂困局,江阴迎难而上,积极打造。高质量生猪产业体系全方位提升稳产保供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7家现有规模养殖场新进能繁母猪头,新配母猪头,拟改造圈舍平方米,其中,浩顺养殖场扩建平方米,刘加明养殖场扩建平方米,小黑养殖场扩建平方米,均在4月份开工,尽快实现满圈全栏养殖。分别在徐霞客、华士、利港、周庄、月城、南闸等镇街落实新建意向项目6个,新增产能6万头。
计划到今年底,全市猪肉自给率达到30%,现有养殖能力生猪出栏4万头,新建扩建新增生猪产能6万头,外协8.8万头,全年达到出栏10万头能力。
保证老百姓的“猪肉菜篮子”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需要细致的政策扶持和组织,江阴将进一步加大相关工作推进力度保证市民痛痛快快吃肉。
工作推进
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1、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王书记、市政府蔡市长多次专题调研江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江阴生猪生产要加强招商引资,提升生猪生产的集聚、集约水平,推动生猪产业向项目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2、突出高位协调
市政府郁秋皓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促进生猪生产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恢复生猪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3、强化统筹推进
明确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抓总,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各镇(街道)作为实施主体,具体组织实施。
二、制定政策,全力扶持
1、制定扶持政策
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澄政办发〔〕5号)、《关于印发江阴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划定方案的通知》(澄政发〔〕13号)等政策意见。
2、推进融合式发展
以生猪生产为纽带,统筹谋划从种植、养殖、屠宰、加工到流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3、在用地上给予保障
加强新建养殖场的指导,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全市已调整一般农用地.5亩用于生猪养殖。
4、在金融上给予支持
市本级每年用于恢复生猪生产的资金不少于万元,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将肥猪保额从每头元增加至元,能繁母猪保额从每头元增加至元,确保应保尽保。
三、精心组织,现场推进
1、坚持目标导向
积极组织各镇街有序推进恢复生猪生产工作,青阳镇、周庄、华士、利港街道、南闸街道、月城镇已完成新建扩建猪场选址、手续审批,进入猪场设计阶段。
2、坚持现场办公
对全市13个有目标任务的镇街进行了多次现场指导和现场办公,对各镇街恢复生猪生产工作进行调度。
3、坚持问题导向
明确由金融监管局、财政局负责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由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负责解决土地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解决生态红线方面的问题,属地政府负责环境影响方面的问题。
下一步打算
一、狠抓项目建设
着力打造江阴特色生猪养殖建设路径
1、紧抓补栏增养
加快推进现有7个规模养殖场和空栏场升级改造,支持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托管、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恢复生产。
2、紧盯新建扩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盯住6个新建扩建项目,建立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
3、紧联外部合作
和市发改部门一起,进一步加大与徐州睢宁县等地的联系力度,力争8.8万头外协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二、加强政策扶持
持续保持恢复生猪生产强劲动力
1、落实扶持政策
出台江阴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明确补栏增养、新建扩建、调入产能的综合奖补政策。
2、加大技术支持
加大对生猪养殖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对生猪养殖专业人才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
3、加强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大中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大生猪良种推广力度。
三、压实工作责任
切实打嬴疫情防控持久战
1、加强新冠疫情防控
严格落实“锡康码”使用、体温检测、定时消毒、错时就餐、应急处置等日常防护措施,隔绝疫病传播渠道。
2、抓好生猪防疫监管
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疫情监测排查、应急处置准备、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降低疫病传播扩散风险。
3、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推进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优化升级,建立生猪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4、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认真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派驻制度,按照“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开展检测,并严格执行停产、考核、评估相关要求。
四、加强督查指导
着力构建全流程考核保障体系
1、狠抓检查督导
成立恢复生猪生产工作督导小组,按进度分阶段督导每个镇街的恢复生猪生产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督查机制。
2、加强信息报送
建立恢复生猪生产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各镇街新出台的政策、工作推进情况、经验做法及项目签约、开工或投产情况。
3、加强挂钩联系
实行农业农村部门领导挂钩联系生猪生产企业制度,形成“领导领着干、企业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