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论坛

首页 » 问答 » 营养价值 » 民间陆秀红十大海和喊礼
TUhjnbcbe - 2021/10/20 15:52:00

多年前,乡下人喝喜酒很热闹,口福在于十大海,耳福在于听喊礼。

一般情况下,抓周、剃骚毛、嫁姑娘、娶媳妇、上梁这样的喜事和老人白事,主家都会办酒席。以前生活条件差,不怎么吃上鱼肉,遇着亲戚红白喜事喝酒了,虽说花几个钱上情,但可以大吃一顿,往往一家老少好几个孩子都去。所以人们对喝喜酒还是挺期待的,听到主家请的日子,要倒计时一般默念,盼人家喝喜酒不亚于过年节。

酒席的十大海,多数就在主家的堂屋摆设,自家的东西不够,就要借左邻右舍的大桌子大板凳来。堂屋不够大,也有在门前的谷场摆。厨房的锅台不够用,就在廊檐临时搭个土灶。每桌一般坐十人,上下横各三人,左右二席各两人,大人带着的小孩叫小拖,要么不上桌,要么坐在上下横的中间。白事通常一桌八人。三四桌一阵放席上菜,叫做一领子。每领子都有支客的喊,招呼打杂的收拾碗筷、客人就座,“忙得像小喜一样”,就是说支客的。前面一领酒席吃完,后面的接着坐上,有些喜欢喝酒划拳的,最后都只能匆匆扒口饭了结,或者等着坐最后一领子,没有人催促要桌子,那就可以尽情地吆喝、尽兴地大喝了。以前时光过得很慢,有人家喝喜酒,喝到半夜还有人在大话一片,橡栗碗酒盅里粮食酒的香味顺着风,一两里路外都能闻得着。

十大海,一碗一碗地上,有拿盘的人用一块木板做的漆得通红的菜盘子端着,坐席的下沿有个端菜的端上桌。每道菜,坐上沿或首席的先动筷子,其他人才随后跟着夹。十大海在六安,每个小地方往往上的菜和顺序有小区别。我记得以前吃过的十道菜分别是,一碗粉丝、二碗扣肉、三碗豆腐、四碗圆子、五碗小炒、六碗精肉片、七碗腊鹅、八碗毛鱼、九碗乱肉、十碗和菜。因为每一道菜都装在比吃饭九分碗大两号的海碗里,所以叫十大海。如果遇着抓周、娶媳妇等,主家客气,还会在上十大海之前,上一盘瓜子、花生、饼干、糕点、小糖等掺在一起的食品,伴以茶水。这叫糕饼茶,谐音“高宾”,也是对宾客的敬重。不过有人心急,糕饼茶盘子一上桌,就被抢光了,手慢的什么也捞不着。

粉丝是十大海第一碗,油亮油亮的,加上一点葱花姜末,闻上去香喷喷,格外吊人胃口。不过有的粉丝很长,人们站起来还夹不出海碗,所以常自嘲“我看你可能通到我家”。扣肉的块头很大,至少有一拃长,看上去就像门闸一样,上面的皮被香油炸得又粗又红,中间一大截都是出了油的肥肉,最下面一小条是恰到好处的精肉。干农活的人吃这个很解馋,两大口就吃掉了,吃后两边嘴丫子都油光光的。但孩子往往一看就吓住了,只满碗里挑选有没有小块的瘦肉。后来,厨子们改进了这道菜,在下面垫上咸菜,名曰梅菜扣肉,吃上去肥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

圆子以前都是用冬米也就是糯米花,放上山芋粉搓出来的,圆子好吃,煮圆子的汤浓浓的也好喝。这道菜排名第四,象征事事如意,上席时会有喊礼的出现。如是白事,圆子一般就免了,毕竟人走了谈不上团圆。不过七老八十故去的老人,也算是喜事,生老病死功德圆满,圆子也可上席。后来,有人嫌搓圆子太麻烦,就买了现成的甜面丸子,或者上煮鸡蛋、茶叶蛋,但味道都差劲了。

精肉片,放些卤药红曲,大人小孩都爱吃。有主家肉准备得不够,就在下面垫上干子充当,但从外面绝对看不出来造了假。腊鹅上桌时,打饭的也来了,一只手和胳膊夹着盛满米饭的脸盆,一只手拿着大铁勺。如果不喝酒,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饭了,这也意味着十大海进入了后半段。桌上有人赌喝酒的,也有人赌吃饭的,喝喜酒和开饭店一样,不能怕大肚汉。如果主家来不及腌制腊鹅,就用现杀的牲口代替。毛鱼用的是街上买的小干鱼,多数是身子很薄几乎透明的银鱼,和萝卜丝掺和在一起。先前这道菜毛鱼少萝卜丝多,所以吃到毛鱼格外高兴,哪怕毛鱼时间长粉化了。后来生活好了,小毛鱼改成了大块的家鱼或者混子,陪衬的萝卜丝倒显得珍贵起来。

上乱肉时,有些人就已经吃饱了,看着油腻透红、肥瘦搭配的一块块肉团,也没有了先前狼吞虎咽的兴致。往往前面好些道菜是碗碗光,还有人为没有夹到菜而郁闷,但乱肉绝对有回收的。最后一道和菜,也就是青菜炒千张,油放得越少越好,一方面调和一下前面的鱼肉涮涮油腻,另一方面可以下酒。所以,最后这道素菜,好似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能吃个底朝上。以前人们传统礼气重,一桌人等首席吃完了,才放下碗筷,正所谓“首席不放碗,撑死上下横。”不管哪个人吃完,也要打声招呼,拿筷子朝四方示意一下,说句“你们慢慢吃”,然后还要把筷子架在空碗上,意思是等别人吃完再把筷子撤下来,哪怕自己离席了。大人这样惯了,不做不舒服,小孩子却怎么也学不了这番客套。

喊礼,是为了恭敬来喝喜酒的亲戚,也可以说是感谢语。毕竟人家来要掏腰包上礼单,人情大似债,总得表示一下敬意。之前没有话筒,喊礼的人嗓门要大,音色要甜润,话尾还要拖音,得让一领子好几桌的每个人都听到。

喊礼的人被尊称为礼生,肚子里装着好多传统留下来的恭敬段子,可以称一声老先生。往往他们会写繁琐的老式请柬帖式,也会在闹洞房时说洋洋洒洒、谈古论今的喜句,他们出口成章却也谨慎,万一弄错了会被懂行的人笑话,甚至指责。而喝喜酒的百姓多是粗人,说不出对错却想看个新鲜,对礼生的上场如唱戏演员般格外期待,好像他的喊话也成了一道好菜,要认真听一下来品尝。

四碗圆子一上桌,礼生就攥着大红四领布,从外面走到了大门正中停下,然后利索地将红布展开一抖,平平整整地摊在面前地上。此时喝酒在座的每一位都会放下筷子、酒盅,站起来,看着礼生倾听他喊话。礼生一开口就迷住了大家,好像相声贯口报菜名那样,更像打机关枪一样,说得又快又清楚,嘴如白萝卜烫的那样利索。其中的措辞相当精彩,能根据不同的场合说出相应的话。大多数开头都是,“三桌一起,上下横缺座,倒酒累手,酒冷菜寒,泥烂路滑,遥挑路远,诸亲邻友,花钱旷步。”意思是宾客们到来不容易,以前交通不便,为了喝喜酒到家捧场,十几里路也会步行赶来,甚至还担着装礼物的稻箩、麻篮挑子。而主家即使备了好酒好菜,也会自谦一下招待不周。

自谦完毕,喊礼也不忘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一下主旋律。听人说文革年代,有一句“毛主席坐中央”,八十年代,有“改革开放生活好”之类的句子。后来这些就淡化了。后面的句子,会提到吃完饭不要急着回家,抹小牌打麻将热闹个一夜,第二天吃了饭再回去。这自然是客套话。主要内容喊完了,最后一句是“喜主有礼”,娶媳妇再添一句“新贵人上前一步”或者“小登科上前一步”,类似写帖子署名落款,音拖得比第一碗粉丝还长,这时老喜主和新郎官就要上前鞠躬。是白事,那就说“孝子孝侄孝孙孝孙孙堂前复谢”,后辈们都跪着答谢。如果是第一领子,喊礼一结束,外面还要放一挂爆竹。附近的亲友,听到了爆竹声,都知道哪家喝喜酒开席吃饭了,该去的得赶紧动身了。

如今,生活好了,喝喜酒往往都搬进了大酒店,菜的品味自然提高了。依旧在乡下置办的,保留了十大海老一套之外,也增加了小炒拼盘和牛肉、排骨等锅子。而喊礼,老式的文辞腔调很少见了,转而呈现为婚礼司仪之类现代化高大上的模式了。不过,细细回忆过去年代的酒席趣事,也是很有味道的,十大海和喊礼,也算是难得的乡土特色和民间文化吧。

陆秀红,男,年7月生,安徽六安人,小学教师,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读者》《辽宁青年》《做人与处世》《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十堰晚报》《教育文汇》《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六安新周报》《六安诗联》《皖西诗词联》《大别山诗刊》《映山红》《淠河》等。

叙事

游畅:六两三

美文

顾坚:都是鸡蛋惹的祸

美文│吴孔文:布衣.地气

叙事│邱晓鸣:说老李

美文│吴孔文:布衣.地气

叙事│王琼丽:离婚要趁早

征文

邵有常:石头城堡

大赛

郑金强:时光里的匠人

读者、作者须知

可读性强,以短小说为主。

接地气的随笔、抒情、游记等。

人事、村落、风俗和老手艺等。

见解独到。文艺评论包罗万象。

拒绝无病呻吟、晦涩难懂。

扣人心弦,无论古今皆欢迎。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陆秀红十大海和喊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