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棵蔬菜的融合之旅
TUhjnbcbe - 2023/2/9 8:08:00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工作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粮仓内查看温湿度。

广东国惠膳餐饮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打包预制菜产品。

在博罗县泰美镇,专业生产合作社种植的蔬菜采收后,经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下称“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开启了流通之旅。它们中的一部分,在当地的预制菜企业实现了这趟旅程的“升级”,最终成为城市里餐桌上的一道菜肴。

从田间到车间,又从车间到餐桌,这是一场农产品的流通之旅,也映照着这座小镇的三产融合探索。近日,惠州市遴选产生第二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泰美镇正式入选,也是全市两个入选的乡镇之一。

站上发展新起点的泰美镇,将如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呢?泰美镇党委书记黄海聪表示,该镇将聚焦“党建引领、做强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增收、大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通过基地建设打造生产加工、集散流通、品牌展销、农业科技等一体化产业链,扶持一批有运营能力的乡村电商,探索“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流通在县城、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上膳泰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加快建设,正吸引更多外出人才回流,让泰美乡村在三产融合的浪潮中更具生机和活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

产业集聚

今年新增20家涉农企业

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里,同时存在着多种温度。

最冷的区域莫过于冷库。泰美镇副镇长黄涛告诉记者,目前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的1号、2号冷库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即将投入运营。这些冷库温度区间介于-18℃到5℃之间,分别储存冻肉、鸡蛋和蔬果等。

大湾区农产品基地还储存了大量稻谷。这些稻谷被存放在几个超30米高的立筒仓内,它们保持新鲜的秘诀同样是低温——粮仓内的温度需严格保持在20℃左右。

距离粮仓不远处的广东国惠膳餐饮有限公司,又是另一个温度区。不久前,这家企业的预制菜生产线正式开始生产。来自泰美本地和周边的农产品,经过筛选、清洗、分切和炒制,被打包成一袋袋颇具本土特色的预制菜产品——东坡肉、糖醋排骨、啤酒鸭、香菇焖鸡、梅菜肉饼、梅菜扣肉……预制菜车间里热火朝天,为的就是抓紧每一秒时间,把食材的原味锁在包装袋里,满足更多食客的味蕾。

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生产和建设的热闹景象正同步上演。截至目前,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已有32家企业落户,其中16家已投产,包含出口蔬菜、水果加工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中央厨房及蛋品深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基地生鲜水果出口累计2.6万余吨,产值达7.2亿元,两家中央厨房最大日可供餐达16万份,目前落实惠州市冻肉储备.5吨和粮食储备吨指标。

把时钟回拨到两年前的年,大湾区农产品基地落户泰美,目标是于年实现农产品年流通服务量超万吨、产值亿元以上。落户以来,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泰美镇。以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为中心,相关一二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统计显示,仅年,该镇就新增了20家涉农企业。

“基地前端连接着各类供销农场和种植户,确保一产资源的稳定供应,中端有国惠膳、厨鲜等企业的进驻,融合了加工、冷链、仓储等功能,末端有供销大数据平台、物流、配送、技术服务培训等配套。”在黄海聪看来,定位为“大粮库”“大厨房”“大市场”“大农场”“大数据平台”的这一基地,既立足于当地一产基础,同时又让二产三产反哺一产,已经成为泰美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泰美,一个涵盖平台运营、食品加工、生鲜出口、中央厨房等多元业态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正逐渐成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地内的海关商检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2万余平方米,共17层,届时将提供海关通关一体化、检疫检验、联农带农、第三方认证、金融服务、行*综合办公等全方位便捷服务。预计今年9月,惠州海关驻博罗办事处将正式入驻基地,其入驻引入了海关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管服务,这就意味着,海关对供港农产品的查验和封关程序在基地就能完成,免去了在口岸拆检的程序,将大大提升农产品通关效率。

新鲜与安全,构成了高品质农产品的核心要素。基地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与海关的联合,不仅意味着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更重要的是,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开始就直接对接供港澳质量标准,可以提高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程度,建立可追溯的绿色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抢抓风口

谋划建设

“上膳泰美”乡村振兴示范带

暑期,泰美田间的采收络绎不绝。这个有着3.4万亩耕地和10.94万亩林地的小镇里,种植着大面积的果蔬。泰美镇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获得4个“粤字号”自主农产品品牌,荔枝、茶叶、柠檬、鹰嘴桃、菜心等5种农产品获评“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

如今,泰美镇共有83家涉农企业,其中包括1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家市级龙头企业,已逐渐形成集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当地三产融合程度逐渐加深。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产业基础,为泰美镇迈进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奠定了基础。

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刚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广东国惠膳餐饮有限公司(下称“国惠膳”)正加紧进行预制菜产品的包装设计。“我们目前研发出了14个预制菜品种,根据品类不同,每天的单品产能大约是5吨—8吨。”该企业负责人林景初告诉记者,首批预制菜产品将于8月上市。

对于走上预制菜产业赛道的国惠膳而言,落户泰美似乎是必然的选择。“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们制作预制菜的每一批原材料都要抽样送检,而基地现有的海关检验检疫功能就提供了最高标准的检测服务。”林景初说,泰美镇有着丰富的农产品,本地和周边供港蔬菜基地也不在少数,为企业发展预制菜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目前,该企业推出的东江菜系预制菜产品中,采用的大部分是泰美和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

在今年6月公布的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中,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作为11个预制菜产业园之一入选。作为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的重要一隅,泰美镇站上了预制菜产业的新“风口”。目前,博罗县正谋划依托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以泰美镇为核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现代农业与食品预制菜产业园,融合一二三产建设大湾区的“中央厨房”,打造食品预制菜千亿级产业。

在黄海聪看来,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由农产品变成食品,不仅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更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8月初,博罗县委书记谢远区到泰美镇调研“上膳泰美”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情况时强调,泰美镇要按照“湾区央厨、上膳泰美”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这个大平台,全力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大文章,要高标准建设美丽圩镇,坚持美丽圩镇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泰美独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的“惠州样板”。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现代农业与食品预制菜产业园的新蓝图,博罗县正谋划建设新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上膳泰美”乡村振兴示范带。根据初步规划,该示范带将以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为核心,依托象头山优质的自然资源,以檀悦·象头山大朵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雷公峡漂流项目为龙头,打造旅游生态圈。同时,结合沿线各村特色,将泰美农文旅、研学教育、供销等功能融于一体,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联农带农

供销农场项目

带动村集体收入实现“20万+”

三产融合促发展,泰美振兴启新程。泰美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为载体,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农带农作用的延伸,打造联农带农“枢纽引擎”,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5月20日,博罗县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供销农场生产合作社”项目正式动工,项目依托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乡镇供销社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多重优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农带农新模式。

据悉,这也是泰美镇与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后第一个落地实施的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到万元,带动村民就业人以上,通过就业年人均增收3.6万元。同时,示范带动周边0亩农田实现湾区标准种植生产。

对于项目涉及的农村和村民来说,这是盘活资源并提高收益的重要契机。基地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中每个蔬菜合作社规模约亩,将投入蔬菜产业园专项资金万,用于购置农用机械、水肥一体化设施、冷库等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折算村集体资产占股约15%加入专业生产合作社,每年约定给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收益不低于1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农户同样可以凭借土地使用价值入股合作社,每年约定收益不低于元/亩。这样的运营模式,在广东省内尚属首创。

目前,这种模式已在泰美镇楼下村和车村村落地,由“基地公司+村集体联社+基层供销社+农户”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提升15万元以上收益。以泰美镇楼下村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由大湾区农产品基地、泰美镇供销社、楼下经济联合社及首批17名村民社员构成,由泰美镇供销社任法人代表,推荐首任理事长。

“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正是彰显农民得实惠、供销合作社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得壮大、党的*策得落实的成功实践。既为解决承包地‘碎片化’问题、促进土地流转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能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黄海聪告诉记者,此前楼下村每年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且有大片撂荒地无人耕种。在供销农场项目实施后,楼下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式迈进“10万+”行列,为党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泰美样板”。加之新近落地的贝贝南瓜种植项目,楼下村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可突破20万元。

连接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这是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的核心功能之一。事实上,随着大湾区农产品基地的落成和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现代农业与食品预制菜产业园规划的逐步完善,食品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众多包括雨润、晨光、康师傅、日清等优质食品企业前来考察商谈。泰美正不断打通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条,让更多来自各地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速流向大湾区乃至国内外市场,完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使命,也更强有力地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悉,目前泰美镇已与大湾区农产品基地运营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联合建设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涵盖传统买卖市场、集散服务中心、加工(冷链)服务中心、电商基地、物流中心等功能片区,建成后将在全镇形成农产品全产业链流通格局,实现“基地+三农”的密切联动。

■对话

泰美镇委书记黄海聪:

“有为者有位”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这一强大引擎的带动下,近年来,泰美镇乡村产业项目量质齐升。如何更好地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泰美镇委书记黄海聪表示,该镇把基地项目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主攻点,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增收、大发展,同时,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考察干部,突出“有为者有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南方日报:在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党委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黄海聪:要打造产业的引擎,首先要形成干事创业的引擎。在项目落地前,镇党委就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注重一线考察,突出“有为者有位”,以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一线实干担当。近年来,不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均得到提拔重用。

学在一线、走在基层、干在实处,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培训思路,坚持“进课堂”和“走出去”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产业一线进行实地观摩学习,持续为村党组织带头人提供带富致富“秘笈”、乡村治理“宝典”和服务群众“指南”。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既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更要有持续更新的本领和能力,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今年1月,泰美镇党委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共建的“乡村振兴周末党校”正式揭牌,建立了泰美镇“乡村振兴周末党校”师资库,为我镇各级党组织、党员汇聚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周末党校的开班,很好地解决了外出党员、流动党员参学难的问题,实现各级党组织党员教育全覆盖,更有助于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泰美镇入选惠州市第二批三产融合示范镇创建名单,有着怎样的基础?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做好创建工作?

黄海聪:泰美镇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一产产业基础良好,仅荔枝就种植了上万亩,也因此获得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荔枝)专业镇称号。接下来,我们计划将果蔬产业打造成为泰美的一产支柱产业,充分挖掘农村资源禀赋,“一村一策”谋划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力争年底前所有行*村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

我们的工业基础同样雄厚,有着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我们将统筹美丽圩镇建设基础任务,加快实施圩镇道路“白改黑”、风貌管控、三线落地等,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二产项目进驻,锚定食品加工与预制菜产业,打造未来产业支柱。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落户,成了泰美产业发展一次重大机遇。以基地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强势进驻,一二三产产业链不断延长、完善,一个三产融合的样板也加快形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的兴旺,不仅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也加快人财物要素回流农村。要留住人才,改变农村长期积弱的人才格局,就必须从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升农村的现代化程度。未来,我们将突出发挥镇域集聚产业要素,聚焦人才振兴,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创客中心等方式吸引人才回乡,助力电商中心、物流基地建设。

当前,以三产融合为引领,以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为核心,“上膳泰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幅新的振兴蓝图上,我们将举全镇之力,依托象头山优质的自然资源,突出檀悦·象头山大朵生态旅游度假区、雷公峡漂流等项目的龙头效应,打造一个融农文旅、研学教育、供销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棵蔬菜的融合之旅